中國船廠爭相轉向多元化業(yè)務
全球經濟放緩已導致散貨船和集裝箱船的需求銳減,這導致中國船企開始利用其他項目填補其閑置船塢。
瑞士信貸分析師Gerald Wong表示.“中國造船產能過剩,為了填補這些富余產能,許多中國船廠肯定得更加積極地開拓海上設備市場。”他稱包括振華重工在內的超過28家中國船廠已公布開展海上項目的擴張計劃。這些船廠為贏得海工訂單,給出了較低的報價及頗具吸引力的條件,Douglas-Westwood的Waldie稱,中國船廠的價格最多能比海外同業(yè)低20%!八麄儤嫵闪送{,他們行動很快,他們將趕超同業(yè),或擁有同樣的競爭力”Sevan的Kerr談及中國船企時表示。
多位專家稱近來中國首個自主研發(fā)的超深水鉆井平臺“海洋石油981”投入運行,說明中國已擁有生產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先進海上設備的能力。該平臺融合了中方2010年收購的海上工程公司Friede Goldman(F&G)的最新技術。
大客戶仍青睞韓國和新加坡
不過韓國海工制造商的高層對圍繞中國的擔憂不以為然,稱其生產深水鉆井平臺的工廠長期內仍將是行業(yè)領頭羊。韓國并不制造自升式鉆井平臺,但在生產鉆井船方面占據(jù)領先地位,此類設備正日益獲得市場青睞。大宇造船高層引述韓國船廠的良好交貨信譽記錄稱“我們遙遙領先于中國!
與之相反,現(xiàn)為中集集團旗下的煙臺來福士最近幾年出現(xiàn)一系列交貨延誤的問題,令BP和中海油田服務等客戶感到不快。
所以目前很多大型客戶仍轉向新加坡或韓國船廠以確保質量。A.P. Moller-Maersk旗下的Maersk Drilling表示計劃在2017年前斥資多達80億美元購買七座新鉆井平臺。Maersk Drilling執(zhí)行長Claus Hemmingsen表示“我們將在新加坡和韓國建造,這里質量可以得到保證!
但業(yè)內專家表示,中國或許會很快趕上,因中國船廠與韓國及新加坡同業(yè)的差距可能更多在于項目營運和管理經驗而非技術。 因為沒有哪家亞洲船廠可以生產深水鉆井平臺使用的高科技部件,例如液壓和鉆井控制系統(tǒng)等,所有這些設備都是由西門子、Aker Solutions和Cameron等西方公司制造。
Kerr稱“與其說這是技術差距倒不如說是管理差距,我相信未來中國船廠在建造鉆井平臺方面可以具有同樣的競爭力!